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等词语。读读记记“澄澈、困窘”等词语。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1、说说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发现,激发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熟悉生字,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合作交流
1.再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作者着童年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2.出示学习要求:
(1)找出有关的句段。
(2)理解句子,把这些内容概括成相应的句子或词语。
(3)画出简单的发现流程图。
3、汇报交流情况。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知道了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老师请教,老师给我们解答。
(3)老师的解答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我”渴望弄明白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对“九月怀胎”进行思考,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有了伟大的发现。
发现流程图:草履虫——鱼——青蛙——猴子——人。
四、朗读体会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时的欣喜和自豪,及当众受到惩罚的愤懑。
读中评价,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品读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从“我”发现有关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1)“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
(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
轻声朗读这段话,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
如果你也做了这样一个梦,你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
(高兴、惊喜、新奇......)
带着自己的感受,练习有感情朗读这段话。
(2)“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朗读这段话,说说哪些地方是“我”的幻想。
当“我”发现或者是幻想到这样的一个规律时,“我”心情会是怎样?
(格外高兴、得意......)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就会给你们讲解的。”
找一找“我”问的几个问题,把问题画出来。
说说这些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一个问题套着另一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
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这段话。
(3)“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想象“我”研究一条鱼的样子,朗读这句话。
你觉得“我”会翻来翻去地看些什么?又会想些什么?
(“我”会观察鱼的身上具有哪些人的特征,可能会想从细胞变成鱼经过了多长时间,为什么现在只要九个月就由细胞变成人了?)
3、体味作者秘密被证实后的感受
(1)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这句话的意思。
让学生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引导学生说出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理解这句话。
朗读体会作者内心愤懑的感受。
4、从课文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的读书,感悟,交流,知道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并有着执著精神的孩子。)
四、拓展延伸
通过学习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说说学习这篇课文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在生活中要养善于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