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解现任的工作室

共创学生习作乐园

 
 
 

日志

 
 

学生作品展示  

2011-11-01 13:47:07|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煮河蚌

                              临沭县白旄镇朱崔完小六年级 朱文凯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家紧靠沭河,家乡人不仅喜欢吃鱼虾,而且还特别喜欢吃河蚌。

我不知道人们是啥事开始吃河蚌的,可煮河蚌时,必需先把水烧开再倒入河蚌,不然就会把河蚌煮“哑”,(这里的“哑”指的是河蚌不张口),这种说法和做法却在我们这里一直流传至今,对此早就持怀疑态度的我做过一次尝试,结果并非如此。

那是今年春季的一个星期天,爸爸妈妈下地干活去了,做完了家庭作业,来到院子,望着爸爸昨天从河里捞来的半盆河蚌在水里自由地吐露着舌头一样的蚌肉,我又来兴趣了,伸手捞出一个,趁它还没来得及合上嘴,我把手指放到了它的嘴里,我仔细观察它那两掰贝壳的轮廓,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可怎么把它倒进开水里煮,它就张口,把它倒进凉水里再把水烧开它就会“哑”呢?我越想越觉得实在是不可思议,它不该有这种不寻常的怪现象,此时已快到中午12点了,趁爸爸妈妈还没收工,我决定做一次试验。

说干就干,我用清水把河蚌淘了几遍放进锅里,舀上适量的水,打开煤气灶,坐上锅,便开始煮了起来。甭说,想得简单,做得麻利,可真的煮起河蚌的时候,我开始提心吊胆了,万一把河蚌煮哑了,一锅河蚌全白费了,妈妈回来一定会责怪我又在瞎折腾,我越想心里越紧张,不时地掀开锅盖看看,可一次次让我失望。嗨,急啥?水还没开呢。这时,只听大门“咣当”一声,我心里“咯噔”一下,糟了,爸爸妈妈回来了,我急忙走出伙房,原来是风把大门吹开了,当我静了静心,重新把大门关好,再回到伙房时,锅里已经像打鼓一样了,我不由地又掀锅看了一眼,有些河蚌已经开始微微张口了,有希望了,重新盖上锅盖,我一边耐心地等待,一边默默地为我的成功而祈祷,又过了大约有四五分钟,再次打开锅盖,有那么多河蚌已经张开了嘴巴!“我成功了!”此话不由地脱口而出,正巧干活收工回家的妈妈推门而入:“你成功了什么?”我兴奋地把煮河蚌的过程从头到尾向爸爸妈妈讲述了一遍,他们很是惊讶。

那天我们全家人喝了一顿十分鲜美的河蚌汤,爸爸说:“这样煮出来的汤比以前那种开锅倒蚌煮出来的汤更鲜。”我说:“也许这与煮的时间长有关吧?”爸爸说:“有道理。”

这件事被东西邻居知道了,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遍了全村,现在我们村的村民吃河蚌再也不用老煮法了。

通过这件事,我体会到:我们做事不能一味地循规蹈矩,勇于大胆尝试,就可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

 点评:

这是一篇纯实践性作文,小作者把实践与心里活动融为一体,实践过程叙述详实,心里表述自然真切,实践不仅改变了一个人们生活方式中的传统观念和做法,同时还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我们做事不能一味地循规蹈矩。只要勇于大胆尝试,就可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给了读者一个很好的启示。


                                    (此文发表在《少年天地》2011年第9期)
  评论这张
 
阅读(325)| 评论(5)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