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解现任的工作室

共创学生习作乐园

 
 
 

日志

 
 

第一课《燕子》教案  

2012-02-10 09:20:38|  分类: 三年级语文教案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第一课《 燕子》教案( 共两课时) 总课时:1---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有关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学习作者细致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重点 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朗读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
2、按由近机及远的观察顺序来学习课文,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燕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提示学生:“燕”是个象形字,“廿”是燕子的头,不要写成“草字头”“口是燕子的身子,“北”是燕子的翅膀,四点底是摊子的尾巴。在写“燕”的时候各部分要紧凑,让学生练习写一写。

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的读音。

(1)指名读生字,纠正读错的音节。
  提醒学生注意:沾是翘舌音;赞是平舌音;增、漾是后鼻音。
(2)学生齐读
2、掌握生字的写法:
 请学生做小老师说说这些字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交流。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不添字,不漏字,不错读,不破词破句。
  (1)指名读课文。
  (2)学生对照要求进行评价。
4、交流: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二、合作交流

1、交流、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由读课文,想想从这段中知道了什么?
 (2)学生交流。
  结合交流板书:羽毛乌黑发亮
         翅膀俊俏轻快
         尾巴剪刀似的  
2、 学习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二、交流、学习课文第二段:
1、春天是个热闹、色彩斑斓的季节,认真地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在书上用横线划出所写的景物,用曲线划出景物的特点。  
2、交流

 3、出示填空题,学生完成。
  二三月间,微风轻轻地( )着,毛毛细雨从天上( )下来。千万条柔柳( )了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 )似的聚拢来,形成了( )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了许多生趣。
5、从这段中还知道了什么?(燕子为春天增添了生机)读好最后一句话。

第二课时

继续合作交流

交流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课文,说说从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
  3、再读课文燕子飞行给你留下的影象是什么?你从那些地方体会到的?
  4、学生交流。
  5、说说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飞行的快?为什么能体会到?
  (“斜”字不但写出了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了飞行动作的优美。)
  (“唧”是叫声,只短短的一声一从这飞到了那,速度真快。)
用同样的方式合作交流四自然段。  

 三、品读感悟

1、激发情感
  看多媒体:面对这么机灵的燕子,这么可爱的燕子,你愿尽情的夸奖它吗?让我们赞美的语气读。
2、自由朗读。
3、指名试读、齐读。
4、指导背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学生说该怎样背?
(2)看板书练习背诵。
四、拓展延伸

1、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优美的句子抄下来。

2、小练笔:观察一处家乡春天的美景写下来。
板书设计:  燕子   赶来  
            飞行  轻、快
            休息  音符

教后反思

兴趣的培养是写好作文的必要前提。利用课文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是一条捷径。通过《燕子》一课教学本人有以下反思:
  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作文教学要注意读写结合。读写结合也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这是不能改变的。阅读教学的两个过程,前一过程着重学读,后一过程着重学写。当然读写结合有各种结合法,一般是自然结合,就是我们常讲的“熟读成章”“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也有根据迁移规律,按不同的训练项目,使读写相结合的,这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些方法是不能丢掉的。大家都认为作文教学难教,学生作文水平不高。我认为主要是在阅读教学中贯彻读写结合不够,忽视了阅读课中的写作指导和小练笔活动。我一直主张作文课不要指导过细,否则,学生写出的文章就会千篇一律。作文的课前指导就是阅读课,课后指导就是作文批改和讲评。此外,在作文方面还有许多有效的原则和方法,如由说到写、由仿到创、由放到收、观察积蓄、发挥想像、条理思路、语言修饰等,都是需要坚持的。
 

  评论这张
 
阅读(604)| 评论(2)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